2025年3月13日,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的機坪上,2輛無人駕駛貨物牽引車完成了最后的測試,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。
這是華東地區首批投入使用的機坪無人車,標志著杭州機場在智慧機場建設上邁出了關鍵一步。
一、杭州機場的“無人車首秀”:從測試到試運行
杭州機場的無人駕駛貨物牽引車基于通用自動駕駛技術棧U-Drive打造,車身搭載了5個激光雷達、DGPS和7個攝像頭等多類傳感器,能夠實現厘米級的高階精準定位。
這些無人車在機坪內以每小時15-20公里的速度運行,能夠精確感知周邊環境,自動檢測飛機位置并停車避讓,確保運輸過程的安全可靠。
杭州機場從 2023 年底就開始積極行動,開展設備申報工作,2024 年 12 月首次引進這 2 輛無人駕駛貨物牽引車,然后就在國際貨站與機坪之間開展了近 4 個月的實戰測試。
在近4個月的實戰測試中,無人車完成了30余項功能測試,覆蓋了雨、霧、道路結冰、無夜間照明等各類特殊場景,累計測試里程超過1500公里,減少了90%以上的人工操作風險。
根據統計數據,無人車的引入使貨物運輸效率提升了20%,運營成本降低了15%,操作準確率高達100%。
二、技術“硬核”:語義定位突破隧道難題
杭州機場的無人車不僅在常規場景中表現出色,還在復雜環境中展現了強大的適應能力。
機場東北空側隧道總長700米,由于隧道封閉結構導致衛星信號偏弱,且出入口的環島結構疊加上下坡形成復合型視覺盲區,給無人駕駛車輛運行帶來了巨大挑戰。
為此,杭州機場項目團隊創新性地引入了“語義定位”技術,將環境語義信息與高精度定位相融合,突破傳統定位技術的環境限制。
通過攝像頭或激光雷達,隧道內的車道線、地面標記、電線桿、交通信號燈等元素被轉化為可識別的結構化數據,有效提升了無人駕駛的復雜場景適應性和駕駛決策安全性。
三、全球機場無人駕駛發展現狀
杭州機場的無人車試運行只是全球機場智能化革命的一個縮影。
近年來,全球多個機場都在積極探索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,以下是幾個典型案例:
1、香港國際機場
香港機場早在2022年就引入了無人駕駛牽引車,用于行李和貨物的運輸。這些車輛通過5G網絡實現遠程監控和調度,顯著提升了運輸效率。
2、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
烏魯木齊機場在2023年啟動了無人駕駛車輛的試點項目,主要用于機場內部的貨物運輸和行李搬運。
通過高精度地圖和傳感器融合技術,車輛能夠在復雜的機場環境中自主導航。
3、新加坡樟宜機場
樟宜機場在2024年推出了無人駕駛擺渡車,用于接送旅客往返于航站樓和停機坪之間。
這些車輛通過AI算法優化路徑,減少了旅客的等待時間7。
4、美國達拉斯沃斯堡國際機場
達拉斯機場在2025年初引入了無人駕駛貨運車,用于機場內部的貨物運輸。這些車輛通過云端智能管理平臺實現實時調度和監控,提升了貨運效率。
卡塔爾哈馬德國際機場測試無人駕駛。圖源:民航資源網
5、卡塔爾哈馬德國際機場
2025年初,卡塔爾哈馬德國際機場開始運營一輛自動駕駛巴士,作為在機場空側運營區域進行自動駕駛技術試驗的第一步。
未來“狂想”:無人車如何改變機場運營?
無人車的引入不僅提升了機場的運營效率,還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和可能性。未來,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,無人車有望在以下幾個方面改變機場運營:
1.全自動化貨運:無人車可以實現從貨站到機坪的全自動化運輸,減少人工干預,提升貨運效率17。
2.智能調度系統:通過云端智能管理平臺,機場可以實現無人車的實時調度和監控,優化運輸路徑,減少擁堵710。
3.綠色機場建設:無人車通常采用電動驅動,能夠減少碳排放,助力機場實現綠色運營目標17。
4.旅客服務升級:未來,無人車不僅可用于貨物運輸,還可以用于旅客擺渡、行李搬運等服務,提升旅客體驗710。
結語:無人車的“狂飆”與“剎車”
杭州機場的無人車試運行標志著全球機場智能化革命的重要一步。通過技術突破和政策支持,無人車正在改變機場的運營模式,提升效率,降低成本。然而,技術的成熟、政策的完善和公眾的接受度,仍是無人車未來發展的重要考量因素。
未來,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政策的完善,無人車有望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大規模應用,徹底改變機場的運營方式。但在此之前,我們需要更多的“踩油門”和“踩剎車”,讓這場“狂飆”更加安全、更加有序。